汶川地震救援时,石俊桢与同事一起接生的宝宝。供图
6年前的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当时,全国各地的医生、护士们纷纷前往灾区救死扶伤……这一天,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可有多少人知道,这一天,同时也是国际护士节。6年过去了,如今的汶川已经看不到当年的废墟,但对于当年参与过抗震救灾的医生、护士们来说,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回忆当初仍然记忆犹新。
今年的护士节,本报找到了当年在汶川地震时参与过救灾的护士,回顾6年前那个不一样的“护士节”,有的护士感慨懂得了珍惜生命,而有的虽然现在已经转行不再做护士,却也因为这段经历而留下难忘的回忆。
地震救援时 首次顺利接生
2008年的汶川地震,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护士长石俊桢留下了一生难忘的记忆,6年过去了,当她再次回忆起在灾区救援的那一个多月,仍然记忆犹新。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12日当晚,石俊桢作为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首批救援队员到达四川,并于次日抵达汶川,成为了云南派出的医务人员中首批进入汶川的护士。“没有心情欣赏鲜花,我们的心被灾区紧紧攫住了。”
当年,在汶川地震救援的后方医院,石俊桢和同事们对一位急需生产的孕产妇进行了接生。“当时孕妇的情况非常危急,羊水已经有浑浊,还曾经有两次大出血史。”正因该孕妇的危急情况,当时很多医院都不敢接收。作为在地震灾区驻扎的医院,石俊桢和同事们为该孕妇进行了手术。
地震期间环境特殊,医疗设备无法与平时相比,石俊桢向其他医院借药后,做好了手术的准备。终于,10个小时后,孕妇成功生产。这个“地震宝宝”的降生也成为石俊桢在地震救援中接生的第一个孩子,同时也是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后第一个顺利降生在医疗队野战医院的新生命。石俊桢说,经历了汶川地震的救援后,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珍惜生命。
又到了一年护士节,从2008年后,护士节这天也成了汶川地震纪念日。也从那时起,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的护士们有了更多不同的感慨。“震撼”成为了这些从汶川回来的护士们最多提到的词,大灾后对生命的珍惜,更让他们化作了在工作中对患者更加细心的护理。
除了对汶川地震参与救援的医护人员说声谢谢,也在这个节日对他们说一声“辛苦了”。
“不会因为害怕而抛下任何一个病人”
曾经在昆医附二院急诊科、呼吸科等科室担任过护士的陈晨是重庆人,2008年汶川地震的半个月以前,她在昆明找到了工作,并于半月后到昆工作。在来昆明之前,她在重庆第三医院做一名护士。“(地震)前一天我们还在准备护士节的活动,护士节当天就发生了大地震。”
陈晨回忆道,当时她所在的科室有128个住院病人,多数是老年人,年龄最大的患者有98岁。地震来临时,大家都不敢使用电梯,老年患者转移起来又很困难,部分病人被陪护者背到了楼下,但大部分护工也是女性,背不动病人,只能让病人坐轮椅下楼。当时轮椅不够用,护士们送完一个病人,就赶紧把轮椅拿到楼上,再转移其他病人。
陈晨管理的病人中有一位老年痴呆和下身瘫痪的患者,地震发生后患者的家属和护工都“逃命”去了,当陈晨发现他时,老人依旧躺在病床上无法动弹。在其他护士的帮助下,大家用床单拧成绳子,将其固定在轮椅上,抬了出去。
陈晨说,当时她想,即使要面对死亡,也身兼护士的职责,无法推卸,“不会因为害怕而抛弃任何一个病人。”
6年过去了,在这几年中,陈晨在昆明又做了4年的护士。现在的她虽然已经离开了护士这个行业,但每到“护士节”,她总会想起自己曾经也是白衣天使,也曾因为这个职业而在汶川地震中留下难忘的回忆。
链接
护士职业流动性大但人数缺口较小
据了解,到2014年我省已有注册护士64000人,每千人注册护士也由2010年的1.07人增加到了2013年的1.55人,同时,护理队伍的学历层次也得到了提升,本科学历的护士已占到了护士总数的9.36%。
目前,“护士的流动还是比较大的”,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分析称,这是因为护士工作强度大、工作生活没规律、精神压力大、医患关系难处、付出多收入少,使得护士离职率增加。
据云南骨科医院章时彦院长介绍,由于护士是一个经验性工作,所以对于才入行的护士来说待遇确实不太高,流动性也比较大。不过由于近年来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较多,医院对于护士还算好招聘,人数缺口并不大。